快速,高质保障,诚信合作放心交易保障双方利益
手机微信号18973889360(给力教育)
客服QQ:775451228
手机版
2011年6月22日,西南财经大学校长赵德武身着金色学位服,在38度的高温下为5917名毕业生逐一授位。这场持续三天的仪式,因一个意外成为毕业生难忘的记忆——一名学生因紧张导致学士帽掉落,赵德武微笑着重新为其佩戴,成为当年毕业典礼上最温暖的片段。这场典礼不仅是对学业的总结,更通过“拨穗”“握手”等仪式感,将“经世济民,孜孜以求”的校训融入毕业生的精神血脉。
典礼的庄重与细节,折射出学校对毕业证的重视。每一张证书的颁发,都需经过严格的流程:学生完成培养方案所有环节、考核合格,方能获得这张承载四年青春的纸质证明。
2011年,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659名本科毕业生的去向,勾勒出当时就业市场的轮廓:
留学深造:157人选择出国,40人进入牛津、伦敦政经等英国TOP10或美国TOP50院校;
国内升学:195人读研,110人留本校,85人进入清华、北大等TOP5院校;
职场启航:307人就业,87%进入金融机构,其中210人入职银行。
证券与期货学院硕士毕业生就业率达96%,多人签约进出口银行、嘉实基金等头部机构。这些数据背后,是学校与金融机构、高校的合作网络,为毕业生搭建起从课堂到职场的桥梁。
值得注意的是,当年中国城镇整体失业率达8.0%,21-25岁大学生失业率更高达16.4%,而农民工群体失业率仅3.4%。这一反差,既凸显金融专业的就业优势,也折射出毕业生对城市生活的适应挑战。
2021年5月,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1届市场三班、工商管理专业校友分别举行毕业十周年返校活动。30余名校友重返柳林校区,与付晓蓉副院长、张元副书记等教师代表叙旧,分享职场经历。活动照片与视频在学院官网展示,校友们感慨“校园变化巨大,但师生情谊依旧”。
这种跨越十年的联结,恰是毕业证精神的延续——它不仅是学业的终点,更是校友身份的起点。正如一名校友所言:“我们有共同的过去,今天在这里相聚,未来也还会在一起。”
西南财经大学2023年修订的《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》明确:
毕业条件:学生需完成培养方案所有环节,经考核合格方予毕业;
证书补办:毕业证遗失可申请毕业证明书,不得补发原件;
学位授予:遵循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》,强调学术规范。
对比中国民航大学2012年“换证费”争议,西南财大的政策更强调合规性,未提及额外收费,体现了对教育部规定的严格执行。这种规范,既保障了证书的权威性,也避免了因流程漏洞引发的纠纷。
2025年6月,西南财大研一学生白雨默因发表不当言论引发舆情。其调侃四川地震、歧视当地人长相的言论,被网友谴责为“人性的扭曲”。学校快速响应,取消其入党积极分子资格并留校察看一年。
此事件虽发生于2011年后,但折射出高校对学术道德与言论规范的重视。毕业证的发放,不仅要求学业合格,更需学生具备基本的社会责任感。白雨默的案例警示:学历与人品不可等同,高校需加强思政教育,避免“高材生”沦为“低素质”的代名词。
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的毕业证,是规则、温情与成长的交织:
规则:严格的学籍管理、合规的发放流程,确保证书的权威性;
温情:毕业典礼上的握手、补戴学士帽的细节,传递教育的人文关怀;
成长:校友十年再聚首的联结,见证毕业生从校园到职场的蜕变。
对于6954名2011届毕业生而言,这张证书不仅是学业的证明,更是母校精神的传承。当他们带着“经世济民”的使命走向社会,毕业证便成为连接个人奋斗与国家需求的纽带,书写着属于西南财大人的时代篇章。
Copyright ©2010-2019 All Rights Reserved
![]() |